第114章 后悔-《嫡长女她以武服人》
第(2/3)页
这话倒不是薛玄凌在胡乱许诺。
薛柏耀那日将妹妹的提议拐弯抹角地提去了东宫,东宫立马就传回了消息,一方面是说薛柏耀的法子好,另一方面则是说太子想要见他。
见的这个他。
当然不是薛柏耀,而是太子认为的那个出主意的人。
好在薛柏耀很机灵,知道妹妹大抵是不想露面的,所以捏造了个借口,回绝了太子的第二个要求。
不过,太子也是十分上道,人没见到就算了,并不如何恼怒,甚至十分快速地将这事整理成了牒状,立马呈到了皇帝面前。
能拉世家下水,能充盈军费。
皇帝当然是满口称赞。
只是谁来率先提起呢?谁提谁就是恶人,如此恶名可不是寻常人能扛得住的。
兜兜转转,这个问题又回到了薛柏耀面前。太子的意思是他可以添一把柴,却绝不会做那个出头鸟,而皇帝就更有意思了,连柴都不想添,只想坐享其成。
薛玄凌对此早有预料,所以让薛柏耀应下来,还表示这事儿要不了多久就能解决。
解决的契机当然不是姜玉兰,而是以姜玉兰的口,传递薛玄凌想说的话去姜家家主姜本善的耳中,影响其判断,左右其最终的决策。
说到底,姜玉兰只是女子,她在姜家的作用微乎其微,真正能影响到姜家决策的,还得是姜本善。
但姜本善是只千年的狐狸。
大抵是姜家的脑子都长去了姜本善身上,导致其膝下没几个聪明孩子,旁支里更是一言难尽。唯一的一个机灵孩子,可能就是姜立生了,结果姜立生还进了大牢。
“你三哥的罪,往小了说,是人命勾当;往大了说,却是坑害良民,损耗兵部充军人口,是叛国的重罪。倘若姜家不能举族请罪,这将来,可不是死一个姜立生能了解的。”薛玄凌说完,目光紧缩着姜玉兰,等待着她的答复。
“父、父亲不会同意的。”姜玉兰连连摇头。
她清楚薛玄凌说的话是什么意思,所以不用想都知道父亲绝不会同意。嫡支旁支的适龄子弟约有百人,倘若全去戍边,姜家之后的三年就会元气大伤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