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跟你不喜欢的人相处,胸怀应该宽一些,气量应该大一些,应该提倡宽容。当然,我们说待人要宽容,不是不讲原则。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兴趣和爱好。对别人生活中的一些枝微末节,要能容得下。这样,两个人在一起才容易相处。 也许有人会说,江山易改,禀性难移,自己的脾气改不了。的确,人的性格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,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,有一定的稳定性。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性格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但是,世界上任何事物,都不是一成不变的,人的性格也是不断发展,也会有所变化的。我们常常看到,有的人本来很脆弱,在经历了一些重大变故或意外打击以后,生活把他磨炼变得坚强起来了。如果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、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,我们是能够培养和锤炼出良好性格的。 有这样一个故事:一位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边。有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老人面前,陌生人下车问老人:“请问先生,住在这个小镇上的人怎么样?我正打算搬来住呢。”老人看了一下陌生人,反问道:“你要离开的那个地方的人怎么样?”陌生人回答:“不好,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。我住在那里没快乐可言,因此我打算到这儿来住。”老人叹了口气,说:“先生,恐怕你要失望了,因为这个镇上的人,也和你那儿差不多。”这位陌生人走了,继续去寻找他理想的居住地。过了一会儿,另一位陌生人来到老人面前,询问同样的问题,老人也同样反问他。这位陌生人说:“哦!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。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,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更有利于我的工作发展的小镇,我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,但是我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。”老人面露笑容,说:“你很幸运。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原来住的地方一样好的人,你将会喜欢他们,他们也会喜欢你的。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你想寻找敌人,你就会找到敌人;你想寻找朋友,你也就会找到朋友。善于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的人,和任何人在一起,都会相处融洽。 制伏心高气傲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,有些人以自己的地位、学识、年龄等优势而盛气凌人,不可一世,或者极端地蔑视他人,或者大肆地攻击他人,有的甚至还肆意地侮辱他人。 初次与高傲者打交道,首先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。遭到冷遇不要灰心丧气。为此,就要经得起打击,善于以忍让、坚韧的精神,与之周旋,这样就为战胜对手奠定了思想基础。其次,要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和必胜信念,从心理上先战胜他,如果你一见傲者便心中打鼓,没了底气,那么,你已经在心理上打了败仗,是绝无取胜希望的。再次,要把目标定在交际的最后结果上,不要过分计较对方态度、语气、语言,一切都要以取得最终胜利为目的。高傲者多看重自我形象,对自我评价较高,自我感觉良好。与他打交道不妨采取投其所好的方式,对其业绩、学识、才能等给以实事求是的赞美,使其荣誉感、自尊心得到满足。 这样就可以从心理上缩短距离,同样能起到左右他们态度的作用。比如,有位生性高傲的处长,一般人很难接近他,他生硬冷漠的面孔常使人望而却步。有位外地来的办事员听说了他的脾气,一见面就微笑着递了一支烟说:“处长,我一进门就有人告诉我,处长是个爽快人,办事认真,富有同情心,特别是对外地人格外关照。我一听,高兴极了。我就爱和这样的领导共事,痛快!”这几句开场白,把处长捧得心花怒放,接下去谈正事,果然大见成效。 一些人自恃知识丰富,阅历广泛,因而目空一切,压根儿就瞧不起别人,表现出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气。对付这种人只要巧妙地设置一个难题,就可抑制其傲气。达是因为,不管其知识多么广博,阅历多么丰富,在这个大千世界,一个人的认知毕竟是有限的,对方一旦发现自己也存在知识缺陷,其傲气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了。 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,一位西方外交官非常傲慢地对中国一位代表提出一个问题:“阁下在西方逗留了一段时间,不知是否对西方有了一点开明的认识。” 我国代表淡然一笑回答道:“我是在西方接受教育的,40年前在巴黎受过高等教育,我对西方的了解可能比你少不了多少。现在请问,你对东方了解多少?” 对我国代表的提问,那位外交官茫然不知所措,满脸窘态,其傲气自然荡然无存了。 显然,我国代表所提出的问题,那位自以为知识丰富而满身傲气的外交官是无法回答的,因为他不了解东方的情况,因此不但没有显示自己丰富的知识,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无知,因此,还有什么傲气可言呢? 无疑,巧设难题抑制高傲者,所设置的难题一定要是对方无法回答的问题,因为只有这样,才能暴露对方的无知或者缺陷,从而挫其傲气。如果设置的问题对方能够回答,这样不但不会挫其傲气,相反,你会助长其傲气而使自己处于更难堪的境地。此外,还要注意,设置难题一定要巧妙,不露痕迹。 毫无疑义,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,都难免有自己的弱点,而傲气者一般都未发现自己的弱点,一旦别人抓住其弱点予以攻击,也就瓦解了其傲气的资本。 1959年,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赴前苏联主持美国展览会。在尼克松赴苏之前不久,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被奴役国家的决议。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此极为不满。因此,当尼克松与他会晤时,他极端傲慢无礼,表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傲气,十分气愤而又极端蔑视地对尼克松说:“我很不了解你们国会在这么一次重要的国事访问前夕,通过这种决议。这使我想起了俄国农民的一句谚语‘不要在茅房吃饭。’你们这个决议臭得像刚拉下来的马粪,没有比这马粪更臭的东西了。”对这些傲慢无礼的言辞,尼克松毫不客气地回敬道:“我想主席先生大概错了,比马粪还臭的东西是有的,那就是猪粪!”赫鲁晓夫听后,傲气大挫,不由得脸上泛起了一阵羞涩的红晕。原来他年轻时当过猪倌,毫无疑义闻过猪粪的气味,因此机智的尼克松立刻抓住赫鲁晓夫这一痛处,使赫鲁晓夫自讨了没趣,自然傲气也就烟消云散了。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抓准傲气者的弱点或者痛处,只有这样,才能动摇其傲气的根基而反思自己的行为,从而收敛自己的傲气。 一些高傲的人,别人越理睬他,他的傲气就越大。因而对这种傲气者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,使其孤立,这样就可削弱甚至消灭其傲气。 我们采取上述方法对付傲气者,其目的是改变影响人脉资源的不正常因素,促使其与他人正常地交往,因此在运用这些方法时,一定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,切不可嘲讽、讥笑,甚至侮辱他人的人格,否则就与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了。 看透爱慕虚荣的人 好虚荣的人总是追求片刻的荣耀,高傲自大、摆架子,将“自我”提高起来。那么,只要我们顾全他那可怜的虚荣心,即使他最后失败,他也不会认为这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。这种爱慕虚荣的观念一旦在他的脑海里根深蒂固,他那种渴求人家颂扬的心理简直是迫不及待;只要有人对他颂扬与谄媚,对他来讲简直是不能抵抗的。 这种人因过分地注重、贪恋虚荣,养成了一种十分幼稚的习惯。内心既然看重虚荣,外部就难免夸夸其谈,其结果必定很糟。因为他在夸耀自己的同时,必然表露出他的种种不足和弱点。 有些时候,认为自己有些不如人的地方,本来可以很巧妙地隐藏起来,并逐步改正。但是如果既无真才实学,又贪图虚荣,那么,这种人不论处在何种岗位,终归是个无用之徒。 有一位寻找职业的店员,来到赫金斯公司办事处经理斯希维勃面前求职。这个店员经常变换职业,可是,他总有一大堆的理由去维护自己,为自己辩解。 斯希维勃知道这位青年的情况,在他的办公室以冷酷不客气的态度接待了他。斯希维勃问道:“既然你来求职,那么你能干什么?你想对赫金斯公司做些什么呢?”这位求职者被问住了,回答得软弱无力。于是谈话即刻终止。 像这位青年一样,有些人虽能说出维护自己的话,有时候也会引起别人的赞许,然而,他们一遇到真正的困难,马上就不堪一击了。 有的时候,这种人也常常获得别人的信任,因为他们讲起话来,往往耸人听闻,给别人以较深刻的印象,安闲无事的时候颇能博取别人的敬仰和颂扬,尤其是不熟悉他们的人最容易受其蛊惑。不过,这类人是经不住长期的实际检验的。 汽车制造商高桑斯曾告诉人们一个惨痛的教训,他说:“我平生最大的一次失败是碰到一个年长的人,这位年长者善于辞令,巧舌如簧。我不知怎么搞的,一下子把我历来的主张全忘掉了,竟请他做我的雇员和二等助手。可是,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这个人一点能力都没有。 原来他那流利的口才,全是为求职而练就的,而真的委他以重任,他却无计可施。” 所以,我们无论对任何人,应将他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起来,一一加以品评、判断,以明了他的真实情况。这样做很有益处。一方面可以避免失望,另一方面也省得他人的不良动机得逞,妨碍我们的事业。大凡虚荣的人,一般都有一颗细腻的心。因此,他们需要补偿,对待这类人,绝不能简单粗暴,要给他表现自己真实才华的机会,要赞颂他、鼓励他、肯定他。 如何与虚荣的人相处并征服他呢?那就是相信他,对他表示信赖,并在适当的场合给他一点取胜的机会,让他把自己的自信建立起来,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,以代替那种为满足自己虚荣心而表现出来的盛气凌人的傲慢态度。 正确看待阿谀奉承的人 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革新的时候,任用了一些新人做官,邵雍曾给他写信说:“你现在当政,对于你的改革,一些人有看法。特别是那些深负道德感的人,他们虽然说话难听,常常使你厌烦憎恶,但以后你会得到他们的帮助。相反那些善于奉承拍马的人,目前他们的话你听起来很顺耳,心里感到高兴,可是一旦你失势,他们之中一定有人会出卖你。你应该警惕这种谄谀之辈。”后来果如邵雍所言,深受王安石欣赏且一直奉承王安石的吕惠卿就背叛了他。 怎样识别奉承拍马的人?有三种主要的途径:动作、语言、神色——也就是他们办事的方式,说话使用的言辞,浑身上下显露出来的神情。唯唯诺诺的小人走路的架势和姿势都要学领导的样子,说话时的用词和口气也开始与领导相似,甚至连腔调也会和逐步地接近领导。 就像铁屑被磁铁吸引,唯唯诺诺者、阿谀奉承者,都以上司为靠山,紧紧地围绕在领导身边。如果将磁场关闭,这类喜欢奉承拍马的人就会像一堆没有生命的铁屑一样散落在地,显得愚蠢可笑。对于这样的人和事,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。古人对此有这样的说法: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谀奉承,可谓悟到了交友的真谛。那些花言巧语、察言观色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仁义的小人。公孙弘将学习的目的歪曲为阿谀取媚,萧诚和柔而善美言,郭霸品尝魏元忠的小便,宋之问为张易之等人端尿壶,赵履温甘为安乐公主拉车的牛马,丁渭在宴会上为寇准擦胡须上的汤渍。这些人载入史册,遗耻千古。 奉承拍马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,不像敬佩和崇拜那样单纯,许多人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充当了对上司唯命是从的角色,而有些人则是出自本意的。这其中有一些比较普遍的原因——保住工作饭碗:背靠大树好乘凉,有人当靠山总比较保险;掩盖真实意图,暗中打算跳槽,不让别人察觉;缓和紧张气氛,不兴风作浪,待人和气为好;着眼个人前途,赢得上司好感,有利于个人发展。 宽容对待贪小便宜的人 这世上贪小便宜、自私自利的人为数不少,无论你走到哪儿,总会遇到几个。这种人心中只有自己,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,要他做些于己无利的事,他是断不会考虑的。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,他经常手不离电子计算器,这说明他始终在计算着自己的利益。正因为他最看重数字,他所坚持的,一定是自己的利益;至于其他事情,他不会在意如何做好它,只考虑怎样做才最省事。这种悭吝之徒谁都不会对他产生好感。 现实社会中,不管是谁,都喜欢和那些豪爽热情、开朗大方的人往来,而不太愿意同贪小便宜的人打交道。但是,当我们不得不与其接触、交涉时,只有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,姑且顺水推舟、投其所好。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,自然就会表示满意。 一些人贪小便宜的毛病是受社会环境(尤其家庭环境)的影响,而形成的一种生活习惯。 这种人往往缺乏远大的理想,胸无点墨,生活作风随便,得过且过,不求上进。这种人,一般心地不坏,而且性格外向,毫无隐讳,容易深入了解。同这种贪小便宜者打交道,要注意正面批评,引导他们在学习上和工作上下工夫,以提高其思想层次。思想层次提高了,自尊的要求就会随之增长,贪小便宜的毛病便会相应地得到克服。对这类人贪小便宜的毛病,切不可姑息,对他们的姑息,只会加重这种不良生活习惯。另外,也不可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,因为讽刺挖苦会影响其自尊而产生负面效果。 还有一种贪小便宜的人,他们的行为是受一定意识形态支配的,其贪小便宜的行为反映着其生活观念。这种人,往往具有比较特殊的生活阅历,在生活中受过磨难,人生观常常表现为以“自我”为中心。 同这类贪小便宜者打交道,采取一般的说教方法,是无法解决其观念形态的问题的,应真诚地与之相处,用自己的博大胸怀去感化。在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,我们应真诚地、无微不至地去帮助他们,使他们在自己的行动中得到感化。比如,外出时,热情地拉着他,坐车、吃饭、看电影、逛公园、争着花钱,而对他从不表现出一点儿不满和鄙视。平时,我讲一些他所钦佩的人的宽宏大度,不计个人得失的事例,使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。 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贪小便宜不管源于哪一种心理状态,要他们一下改掉并不现实,只能潜移默化,而且允许出现反复。如果一个人去感化犹嫌力量不足,可动员几个要好的朋友来共同感化他们。当贪小便宜者真正理解你的真诚以后,他是会永远感激你的,由此所建立起来的友谊,也一定是纯洁的、牢固的。 从另一个角度说,贪小便宜、自私自利的人也常常有他们的特点——精打细算。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适当的方式,将他们这种特点加以升华,运用到某些比较合适的地方,也可以发挥其优势。例如,让这种贪小便宜的人干财务类工作,在有严格约束的情况下,他们往往会成为你的“守财奴”这样,岂不是一件好事? 谨慎对待散布流言的人 “喂!你知道吗?部门的小李和柜台的陈小姐,好像有什么暧昧不清的关系!” “前一阵子,他到那个女的公寓过夜的事情,好像被他太太知道了……”像这种对公司的地下恋情、“内部”情报非常清楚,喜欢嚼舌根的人,相信在每家公司中都应该有一两位吧! 他们在叙述事情的时候,就好像自己真的身临其境,实况转播一般,十分精彩。但是在这精彩的故事中,往往也掺杂了一些个人的想法,添油加醋,进行了一番“艺术加工”。 这种爱夸大事实的人,其实用心是很单纯的,他们只是希望引起周围的注意,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,并且希望在聊天时所有的人都会把重心放在他身上。因此,针对众人有兴趣的话题,便不厌其烦地添油加醋,让故事听起来更富戏剧性、更具趣味性,其目的不过就是希望引人注目,如此而已。 可是,当身边的人发现,他们所叙述的内容与事实不符合时,便会对他们加以指责。而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,他们通常会用巧妙的方式蒙混过去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他们在编造故事方面的确具有超凡的才能,如果把这种才能运用在其他合适的地方,不是更好吗? 他们之中甚至有一些人,在自己的谣言被识破后,不但不反省自身,反而将矛头指向拆穿自己谣言的一方。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没有退路,说谎就说谎,没什么大不了的,要站稳自己的脚跟,绝不能让别人击垮。所以,公司若容许此种事情发生,这家公司可能也很难长久立足下去!但是,如果其所说“故事”无伤大雅,这种谣言倒是可稍微调节公司内部沉闷的气氛。 这种喜欢说人是非、道人长短的人,有许多都是因为嫉妒心以及偏见的心理因素造成的。 他们喜欢拿别人和自己做比较,“那个人好像买了新房子”“这次不知道谁会升官”等等,无时无刻不注意他人的动态,然后与自己比较。这种类型的人和主张“我就是我”的我行我素派的人正好相反,总是会在意他人所做的事情。 第(2/3)页